中国篮球球员基本功问题引争议,CBA 历史数据揭示真相

  • 时间:2024-08-01 12:41:58|
  • 来源:NBA直播吧

近期,随着中国男子五人制篮球队无缘奥运会,中国篮球运动员基本功的问题再度被推到风口浪尖。

“你怎么不努力训练?”之类的咒骂声不断升起,而批评男篮队员的理由无非就是“投篮命中率低”“罚球命中率低”等等。

然而,虎扑一位青训工作人员谈到此事,发表了如下观点。

500

我特意查了一下CBA自从有外援以来的历史数据,发现这位先生说的不无道理,毕竟数据是不会说谎的。

首先,1995年CBA联赛刚刚成立的时候,竞争激烈吗?

准确的说,比赛水平很低,比现在的CBA联赛低了不止一个级别,由于当时球队引进的外援都是菲律宾联赛和前苏联联赛的球员,只要身体素质过硬,就能立刻成为联赛顶级得分手。

比如萨利乌斯、斯蒂尔兰德、杰克逊,别说是NBA的门槛,就是NBA发展联盟恐怕也瞧不上这些球员。所以胡卫东、刘玉栋、马健、巴特尔都是这个竞争环境下的大虫子。如果赵睿、吴前、胡明轩、郭艾伦、王哲林出生在那个年代,他们都是巨星。

在这样的比赛下,国内很多球员两分球命中率、三分球命中率都在50%以上,而且当时只有22场比赛,咬着牙就能打几周,很多球队根本不需要轮换,经常是五个球员加一个替补坚持打满全场,比赛质量可想而知。

500

500

说到罚球,比如1996-97赛季,罚球最多的球员是“自由人”巩晓彬,他的罚球成功率只有75%,和现在国内中锋新星沈梓捷的罚球成功率基本持平。而且这还是在当时只有22场比赛,外援质量较差的大环境下。

当时,外援罚球命中率能达到60%的球员屈指可数,有的甚至低至40%,而当时还是“小王”的王治郅却能达到82%,这已经很高了。

500

所以当时八一队和广东队能够取得n连冠也是可以理解的,因为他们拥有全国最有天赋的本土球星,可以很轻松地依靠天赋碾压对手,不需要花费很大的力气去防守对方的外援,在这样的竞争强度下,命中率和得分当然是有保证的。

到了2021年,联盟数据已经被众多外援霸主,此时比赛场次已经扩大到56场,外援素质普遍升级到了准NBA水平,面对这种级别的外援,原本身体素质就处于劣势的本土球员还能随心所欲的投篮吗?不可能!

看数据就知道,这些外援的超高得分,都是靠着近20次出手得来的,如果跟过去低强度环境下的本土巨星相比,他们的命中率其实基本相当。

500

500

那么,没有无限射击权的本地玩家该怎么办?

1、组织。上赛季随着外援四节四人制的实施,本土球员尤其是后卫开始承担起球队组织者的责任,郭艾伦、吴前、陈盈骏、袁堂文、西热力江、曾令旭、高诗岩等控球后卫的助攻数均创下职业生涯新高。

如果这种情况发生在前几个赛季由小外援控球的情况下,那这是不可能的,因为分球的任务只会交给外援。

500

2、防守,特别是对对方主力外援、关键球员的防守。

虽然亚洲杯预选赛之后一直有人对赵继伟、赵岩昊进行批评,但是从数据来看业余球员和cba的差距,他们去年就已经是联赛抢断王、第三名了。

拦网方面,沈梓捷和周琦位列前两位,拦网数甚至比外援还多出一个。

500

500

这和本土球员的罚球命中率有什么关系?

试想一下,当竞争还不激烈,外援还只是业余水平业余球员和cba的差距,比赛场次也只有现在的一半时,联盟中的天才球员自然会有足够的体力投篮,命中率自然会高出很多。尤其是像王治郅、姚明、易建联这样能打进NBA轮换阵容的球员,他们的体力超出常人,命中率自然会高出很多。

但如今CBA已经扩大到50场,本土球员需要承担繁重的防守和组织任务。对面站着的球员还是准CBA级别的球员,而不是当年的业余外援。黄种人的基因决定了CBA球员的身体素质根本就不可能像巩晓彬、胡卫东他们那个时代那样。防守和组织必然导致球员体力的大量流失,比赛密度的增加也导致伤病和疲劳的激增。篮球的命中率是和体能挂钩的,但黄种人的体能是有限的,除非你是姚明、王治郅、易建联那样能承受NBA高强度训练和比赛的“天才”,否则随着比赛时间的推进,体能的下降和对手防守强度的增加,命中率自然下降是必然的。

过去因为我们拥有姚明、王治郅、易建联等一批能够达到NBA竞技强度的天才,掩盖了黄种人先天的身体缺陷,使得中国男篮在这三位球员巅峰时期就能与欧美强队抗衡。

但随着他们要么退役,要么退居二线,再加上欧美强队的发展以及同洲劲敌伊朗队的出现,国内球员身体素质不足的劣势就充分暴露出来。

那么,如果考虑到CBA联赛竞争强度集体加大的背景,你是否突然觉得,在准NBA外援随处可见的环境下,没有前文提到的那些不可多得的天才球员的加持,郭艾伦、吴前、胡明轩、赵睿、王哲林、周琦、沈梓捷等人想要砍下20+得分实属不易,甚至还要承担起组织进攻、防守核心的重任?

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我说在“天才”球员被发现之前,中国篮球要走草根普及、校园篮球的路线,加强青少年球员内部竞争,把真正热爱篮球的带到顶级联赛业余球员和cba的差距,逐年淘汰没有竞争力的球员。这样,即使没有姚明、王治郅、易建联这样的现象级球员,多培养郭艾伦、周琦、赵睿、吴前、王哲林也比只有一个这样的球员要好。所以姚明的改革路径是正确的。无论是完善草根校园赛事,还是发扬小篮球,目的无非就是逼走那些青训出来的处于没落的“混血”球员,达到每年更新、加强人员流动的目的。

近几年,吉林通过选秀摘得本土新核心姜宇星,北控抢走了北大的内线支柱王少杰,四川拿下了厦门大学的杜兰特朱松炜,新疆签下了最强高中生齐麟,江苏收获了名宿郑启龙之子,辽宁迎来了海归张镇麟,此外还有未来必定回国的王泉泽、曾凡博,以及即将告别古巴的当红球星李章琳、李易洋。他们的出现势必让这支国内新人“内卷”更加激烈。

男篮运气好的话,或许能更早一些遇到接下来的姚明、王治郅、易建联,从而更接近欧美球队;运气不好的话,或许能有更多像郭艾伦、赵睿、吴前、胡明轩这样达到准外援水准的球员,继续保持除澳新之外的亚洲第一宝座,这也是中国队的下限目标。

毕竟中国还有接近NBA球员水平的球星,不存在国足那样严重的人才缺口,如果还想与欧美强队较量,只能耐心等待下一个划时代“天才”的到来。